9月5日清晨6时15分,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执行110”干警根据举报线索,“突袭”至被执行人家门口。敲开房门,被执行人年迈的父亲听闻儿子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房产被查封、终日逃避不见,给申请执行人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当即表示愿意替儿子偿还债务,并通过线上转账的方式缴纳了24768元执行案款。
兴庆区法院“执行110”全域响应、快速反应,依托“执行悬赏”等创新手段突击执行+柔性调处,是宁夏各级法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切实解决“执行难”,在规范履职中彰显温度的一个缩影。今年截至目前,全区法院共执结涉民生案件7085件,执行到位金额60713.51万元。
凝聚执行攻坚力量
如何切实解决“执行难”?协同发力,奏响“大合唱”。
8月中旬,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联合原州区各乡镇村委会,针对涉及基层经济合作社的“三农”资金执行案件开展专项攻坚行动。
行动中,执行干警与各村村委会建立紧密联动机制。村委会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协助执行干警迅速找到有关合作社负责人及关键成员。执行干警用乡音乡情宣讲法律规定,阐明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严重后果。深入了解涉案合作社的实际经营状况、资产情况及履行意愿后,执行干警与村委会成员积极组织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进行沟通协商,化解案件纠纷。
近年来,全区法院持续深化部门联动,变法院“单打独斗”为多部门“协同作战”,与公安、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车辆、房产、工商、税务等信息实时查询,为精准执行提供数据支撑。
各级法院以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从执行指挥、案件管理、流程规范等方面入手,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贯通”的执行工作新格局,不断提升执行质效。
在“自治区高院—中级法院—基层法院”三级执行指挥体系下,各级法院实现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执行案件实现实时监控、动态管理,超期未结、信访集中案件实现及时督办。
经各方努力,全区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切实解决“执行难”大格局。
彰显人文关怀
“感谢法院没有忘记我,这笔钱对我们来说真是及时雨啊!”日前,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从涉民生案件入手,对终本库中的案件进行全面梳理筛查,分类施策、分步推进,执结了一起“沉睡”15年的终本案件。
2009年1月,王某某借给田某、王某夫妻俩70余万元。因二人一直未偿还借款,法院判决二人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79万余元。2010年强制执行到位36万余元,剩余40余万元因被执行人再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以终本结案。
案件虽然终本,但执行法官的责任没有终局。今年,中卫中院终本案件管理团队通过“总对总”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发现被执行人王某在银川有一套刚登记到其名下的房产,遂向不动产中心出具相关法律文书予以查封。同时,执行法官多方查明该房屋系王某给儿子买的婚房,其愿意积极筹措资金还钱。后经执行法官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被执行人田某、王某一次性支付申请执行人借款本金及利息48万元,双方就本案再无纠纷。
全区法院始终将涉民生案件执行放在优先位置,针对赡养费、抚养费、医疗费、劳动报酬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常态化开展“春雷行动”“骄阳行动”“破冰行动”等专项执行活动,通过“绿色通道”快立快执,确保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兑现。
小案不小办,多想一层、多做一些
高质效执行要求执行干警在办案时多问一句、多想一层、多做一些。
“因彩礼返还双方积怨较深,如果简单判决,不仅难以执行,还可能激化矛盾。”近日,吴忠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受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因感情不和离婚,一审法院判决女方返还彩礼30万元,主审法官决定以调解为抓手,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
法官先在线上与双方积极沟通,充分听取意见后结合双方共同生活时长、彩礼实际用途等因素,提供初步调解方案供双方考虑;后通知双方到法院,现场面对面解读法律和政策,耐心剖析高额彩礼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积极消解双方的对立情绪,逐步缩小诉求差距。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一次性返还彩礼25万元。
小案不小办,让司法温度直抵民心。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郭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被杜某撞伤,大武口区人民法院判决杜某赔偿郭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各项损失共计7万余元。判决生效后,杜某履行了1万余元,后因收入不稳定、还款能力有限,剩余案款一直未履行。为破解僵局,执行干警一方面反复与杜某沟通,详解“拒执”可能被纳入失信名单的后果;另一方面向郭某讲明杜某的经济状况,耐心劝导其给予履行宽限期。最终形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杜某筹款2.5万元,剩余款项每月从工资中扣取2000元,直至还完全部款项。
(原文载于《宁夏法治报》9月10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