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宁夏法院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宁夏法治报]“四精五强”赋能司法质效 同心法院以实干答好为民考卷
2025-07-09
2025-07-09 17:58:00

  “这个案子办得又快又好,法官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太感动了!”7月4日,在同心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调解室,原告宁夏某食品公司与被告宁夏某制冷公司的一起合同纠纷案件顺利结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这起涉企合同纠纷案件的圆满化解,不仅让10万元定金物归原主,更让2家企业从“对簿公堂”转为“携手同行”,成为同心县法院以“四精五强”为抓手提升审判质效的生动缩影。

  聚焦“公正与效率”,同心县法院以“精准化培养、精细化监管、精品化输出、精密化协同”四大路径,“强机制、强科技、强考核、强监督、强队伍”“五强”赋能,构建起司法能力提升的“四梁八柱”,“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承诺,正化作一个个温暖而具体的司法实践。

  靶向施策 分层分类锻造司法“尖兵”

  同心县法院下马关法庭庭长马全朝至今难忘第一次独立承办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时的窘迫——当事人健康受损但缺乏证据,他一度手足无措。

  关键时刻,“靶向培训”送来“及时雨”:同心县法院审管办组织的“法官大讲堂”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更让他受益的是“导师帮带制”,让他跟着资深法官学庭审把控、学证据梳理,“走出去”学习兄弟法院的经验做法,很快他从“办案新手”成长为“办案标兵”,还成了全院最年轻的党组成员。

  这样的成长故事,在同心县法院并非个例。近年来,该院紧扣“精准化培养”理念,构建起覆盖全员的“成长链”。以“党组领学+支部研学+个人自学”三级学习机制筑牢政治根基,通过政治轮训等形式全员覆盖淬炼队伍。强化政治建设与业务融合,构建“分层分类培养体系”,将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分类,定制化开展专题培训班。今年以来,组织司法辅助人员开展庭审记录、卷宗整理、文书撰写、信息化操作等实务技能培训4期,覆盖120余人次,考核合格率达95%;推行“青蓝工程”导师制,12名资深法官结对指导24名青年干警,通过案例研讨、庭审观摩等方式,助力青年干警快速成长;开展“三优评比”活动,评选优秀庭审12场、精品文书20篇,3篇案例入选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典型案例库;举办“法官讲堂”6期,参训干警业务能力测评优秀率提升至85%。如今,“老手传经验、能手带新手、新手争上游”的良性循环已在该院形成,一支“政治硬、业务精、作风实”的司法铁军正在形成。

  数智赋能 让审判管理插上“智慧翅膀”

  “马法官,你的案子快到审限了,抓紧进度。”同心县法院审管办主任贺海洋每天都会早早来到办公室,通过智慧审管数据平台梳理案件,对临期案件预警提醒。

  如何推动审判管理质效迈上新台阶?同心县法院建立案件办理“日跟踪、周通报、月分析”机制,依托智慧审管数据平台,加强案件审限预警和审判数据分析研判,定期发布案件预警周报、办案质效月报,并视情况由院庭长分级催办、督办超期案件。针对积案建立台账,专人负责、专人督办,逐步跟进清理,实现案件时效全流程把控。开发“红黄蓝”三色预警系统,对鉴定、送达等12个流程节点实时检测,超期风险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内。

  “现在危机感、紧迫感更强了,学习动力也更足了。”青年法官杨静坦言。

  “审管办不是‘挑刺的’,而是‘护航的’。”贺海洋介绍,同心县法院实行“动态监管一张网”平台,并创新建立“五级阅核”责任链(承办法官自查、审判长复查、庭长审核、分管领导复核、审管办督查),今年上半年阅核案件300件,纠错整改问题15项。出台《严格扣除审限管理办法》,规范审限变更审批流程,超审限案件同比下降40%。这些制度如同“隐形链条”,将审判权运行全流程置于“阳光监管”之下。

  与此同时,该院构建“立审执一体化”机制,建立执行法官提前介入财产保全评估、执前督促履行等制度,推行审判与执行无缝衔接。今年以来,民事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同比提升18%,全院执行案件到位标的达4134万元。

  品牌赋能 让司法产品成为“金字招牌”

  “谢谢法官,这个案子困扰了我好几年,没想到不到半天就解决了。”近日,从登记立案到调处结案,同心县法院速裁审判团队仅用半天时间,便调解化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告当场拿到还款,连声道谢。

  同心县法院持续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办案模式。从立案环节开始,对案件类型和难易程度进行“双筛查”,将一些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法律关系明确、争议标的额不大的民商事案件导入速裁中心,实现“即来即调、快审快结”。对其他案件按照管辖地随机分配,保证繁简分流有序高效。

  “我后悔没有听法官的话接受调解。这个案子我输得心服口服,虽然赔偿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但是法官的敬业态度让我感动,我不上诉了。”一起强拆案件的当事人丁某某由衷地说。他因煤场被当地镇政府强拆而提起行政诉讼,并要求行政赔偿,历经多次诉讼成为疑难积案。承办法官多次上门走访,调查证据,组织调解,最终作出判决,为其追回损失10万余元。

  “每一个案件都要求做到胜败皆明、心服口服。”同心县法院副院长马维荣说,让司法产品成为“金字招牌”,不仅审判程序要硬,查明事实要硬,适用法律要硬,最重要的是让双方当事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协同共治 构建内外联动“大审管”格局

  “要不是法院介入,我们的土地承包费还不知道要拖多久。”杨某等村民拿到分期补偿款时难掩激动。

  此前,杨某等25户村民因村委会未足额支付土地征收补偿款引发激烈矛盾。同心县法院开通“绿色通道”快速立案,联合多部门先行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

  “没想到不用打官司,问题就解决了。”拿到司法确认书的张某感慨道。他因楼上漏水导致房屋受损,原本准备起诉,却在社区调解员的引导下,通过“诉调对接+司法确认”机制,3天内就拿到了2.8万元赔偿款。

  这是同心县法院“抓前端、治未病”的生动注脚。该院深化“府院联动”机制,构建“法院+行业+司法确认”多元解纷网络:与妇联共建“家事调解驿站”;与工商联设立“商事调解中心”;在4个乡镇法庭推行“1+N”大解纷机制。今年上半年,先行调解案件1672件,调解成功1604件,成功率95.9%,民商事案件收案量同比下降15%,行政案件调撤率同比提高42%。

  “唯有实干,方能创造实绩。”同心县法院院长孙德荣的话掷地有声。该院正以改革创新为笔,围绕“六项能力水平提升工程”,用一组组数据、一项项创新、一个个故事,在司法为民、护航发展的征程上续写更加精彩的答卷。

  (原文载于《宁夏法治报》7月9日头版头条)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作者】:
【稿件来源】:宁夏法治报
【作者】:
【来源】:宁夏法治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大连中路309号 邮编:750004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宁ICP备08100089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