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书记员是这样炼成的
宁夏贺兰县法院破解书记员流失难题纪实
2013-11-07
2013-11-07 15:50:00
本报记者 杨宜中 本报通讯员 方 燕 苏蓓蓓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马文庆2010年曾经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人民法院比做一个人体的话,那么书记员和法官就是“两条腿”。贺兰县人民法院院长刘学军也认为,在法院,法官和书记员实际上可以互为考官,法官根据书记员的庭审笔录就能读出书记员的素质,而书记员的庭审笔录也是法官水平能力的反映。这些观点中足以显示出书记员在法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仅银川市西夏区、兴庆区和贺兰县三个法院2012年以前就有20多名书记员流失。一边是案多人少的矛盾,一边是书记员持续流失和法官断档的现实,似乎在倒逼着这些艰苦边远地区的基层法院必须尽快顺应形势任务发展之需,大力开展队伍建设的创新,给审判工作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对此,贺兰法院敢于攻坚克难,用了一年多时间锤炼出一支高技能、高素质、高效能的书记员队伍,成功地破解了西部地区法院书记员流失的难题。
大比武比出了大提高
“被告对原告起诉有没有辩解?”“有。”“下面由被告答辩陈述。”随着审判长对庭审程序的驾驭和调度,“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这是2012年10月18日,有33人参加的贺兰法院书记员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中的庭审录入竞赛的镜头。通过比武发现,70%的书记员庭审录入的速度只有每分钟60来字。针对比武发现的业务能力问题,贺兰法院专题研究并制定出一个详细的培训计划。
对书记员的技能培训从五笔同声录入的基础做起。一开始,不少书记员不习惯用五笔打字,院里就安排他们每天抽出2个小时苦练。与此同时,还坚持每周进行一次五笔同声录入测试,每半年开展一次技能大比武,将测试、比武成绩记入书记员绩效档案。
2012年9月刚上岗的贺兰法院民一庭书记员张红梅说:“我刚上班,正赶上院里的新要求,要求案件开庭笔录、合议庭笔录等必须在网上进行,卷宗不允许出现手记笔录,我都慌了。上大学打字图省事都用搜狗拼音,根本不会用五笔打字!过去可以提前报结案件,迟几天制作裁判文书都可以,现在一切都在网上,必须及时录入案件材料,严格按照审限结案,办案效率高了,规范化了,不敢耽误在自己手上。大比武也充分暴露了我的薄弱之处。为了练好技能,没办法,我只能加班加点地练,谈朋友见面都取消了,双休日也窝在家里练,都快被逼疯了。”
除了上述的庭审记录比赛,大比武的内容还包括业务技能知识闭卷答题、半小时内整理制作2本电子卷宗、半小时内整理装订4本审判执行卷宗等。
经过半年多的勤学苦练,张红梅出乎自己的意料,竟然练到了五笔录入每分钟120多字!看到自己所记的笔录全面、翔实、准确、快速时,她真正体会到了一种苦尽甘来的快乐。和张红梅一样,30多名书记员一下子就被放到了和真正的庭审捆绑在一起的大比武中,此后又被逼进多次的庭审当中“实战”,能力、素质突飞猛进,连法官都在不由自主地跟他们协同着比翼齐飞起来,共同提升了庭审的质效。
“星级”书记员大有前程
可是,光提高书记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让他们紧紧跟上人民法院数字化审判的脚步,还不足以解决他们流失的问题!怎么办呢?“针对关键性问题,必须拿出关键性的办法,真正实现‘拴心留人’。为了人民法院事业,在加强法官队伍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建设好书记员队伍。”刘学军对记者说,“我们接着实行了每半年一次的书记员‘定档定薪、定档分星’,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待遇和长远发展问题。”
原来,该院由审管办把书记员业务技能大比武的成绩加上汉字录入、庭审记录成绩和审管办平时统计的书记员办案系统信息录入、报送统计报表、完成工作量等成绩,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对书记员纪律作风、工作质效等方面的附分汇总,综合排名。根据排名先后对聘用制书记员进行定档定薪,分为三个档次,工资待遇直接跟档次挂钩,一档1950元、二档1750元、三档1550元,在此基础上为他们交纳“五险一金”;对全院书记员进行“定档分星”,评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书记员,在编书记员评上“四星级”以上书记员的,即有资格申报助理审判员。
张红梅对记者说,一年来的磨砺已经把她从一个不太懂业务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三星级”书记员,特别是庭审录入的速度在全院名列前茅,达到了院里对书记员录入“高效、翔实、全面、准确”的要求。她兴奋地说:“我要继续努力,成绩一达到‘四星级’,就有希望成为助理审判员,离自己的法官梦不远啦!”
刘学军表示,对于法院工作来说,一个好的书记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法院一定要发挥好书记员的作用。实行半年一次的定档定薪、定档分星动态管理办法以后,一些聘用制书记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得到了认可,工资甚至超过了在编书记员。良好的待遇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法院工作的良性发展。
【编辑】:
【稿件来源】:人民法院报
【编辑】: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