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席晓岚)近年来,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对症“法庭党员力量薄弱”的问题,开出了“下沉力量、凝聚合理、创新机制”的破立并举之方,把抓党建和促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激活神经末梢,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下沉力量,强化基层法庭队伍配备。欲筑室者,先夯其基。党小组作为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前沿阵地”。针对迎水桥法庭、宣和法庭、柔远法庭、兴仁法庭四个法庭党员配备不足、党小组力量薄弱的问题,从院机关“80、90青年干警预备库”中选育年轻党员骨干到法庭锻炼,确保一个法庭至少1名党员。截止目前,沙坡头区人民法院4个基层法庭均完成了党员配备,其中有2个法庭庭长均系中共党员。
凝聚合力,打造专业化解纷团队。聚焦辖区地域特色,从思想、道德、行为、心理四个维度着手,特邀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构建“党小组+特邀调解员”双轮驱动机制,进一步实现从“单兵作战”到“社会共治”的跃升。党员干警负责现场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厘清法律责任边界,特邀调解员负责在情理法理平衡中寻求破局,最终引导当事人达成“法理为骨,情理为魂”的调解协议。今年以来,法庭共调解各类案件660余件。
创新机制,打造立体化服务模式。围绕中心工作,紧扣基层治理需求,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通过探索建立“一庭一特色、一庭一品牌”发展模式,把大量矛盾纠纷吸附于基层、化解于萌芽、止步于诉前。从宣和法庭“多元调解+法治讲座+普法宣传”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服务模式、柔远法庭“融合法庭”工作机制、迎水桥法庭“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多元联动机制到兴仁法庭立足“中国硒砂瓜之乡”产业特色打造的专业化“硒砂瓜法庭”,均通过专业化定位、差异化发展,聚焦“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链条化解”目标任务,将司法服务精准嵌入基层治理网格。
沙坡头区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的重要作用,主动延伸司法触角,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让法治力量成为护航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实现司法服务效果与社会治理效能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