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亚亚)“没想到不用到法院,手机点点就能解决纠纷!”近日,西吉县人民法院速裁团队通过“云端调解”平台仅用一天时间化解一起跨省买卖合同纠纷。这是该团队创新运用“云端解纷、督促履行、判后答疑”三项机制,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的缩影。2025年第一季度,速裁团队共计审结案件386件,其中调解成功328件,当庭履行180件,案件平均审理期限12天。
“云端解纷”,隔空架起“解纷桥梁”
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小额诉讼案件,速裁团队充分利用云在线庭审系统和法院调解平台,快速高效定分止争,为当事人减少诉累。2025年第一季度,速裁团队组织互联网庭审及线上平台调解案件共计215件,大大降低当事人异地诉讼的难度和成本。在审理吴某与马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吴某通过马某介绍购买将台堡镇辣椒,但是马某向吴某交付辣椒后,吴某一直未向马某支付辣椒款,马某无奈诉至法院。承办法官查阅卷宗,发现原告提交的辣椒款账单,都是原告自行手写记录,未与被告进行结算,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联系被告,了解到被告人在外地打工不方便来法院开庭。于是,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让原、被告对证据在微信群以照片、语音的方式进行了举证、质证,对辣椒款金额重新进行了结算,又通过“背对背”打电话的方式进行调解,使得双方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最后通过在线调解平台进行签字确认,使得该起案件从立案到结案仅仅用了2天。
“督促履行”,打通权益兑现“最后一公里”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案件进入执行程序,避免司法资源浪费,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当事人兑现“真金白银”,承办人在判决生效后3日内向义务人发送《自动履行告知书》,明确履行期限及拒执后果。2025 年第一季度,速裁团队督促当事人结案后主动履行案款125件。在审结王某与马某劳务合同纠纷一案后,双方当事人约定每月10日前马某支付王某劳务费1000元,承办人在文书生效后3日内向马某发送了《自动履行告知书》,但是履行期限届满马某未能按约定支付劳务费。承办法官得知情况后再次向马某发送《自动履行告知书》,并告知其如不按时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银行卡、微信等会被冻结、个人征信被拉黑等法律后果。后经过承办人督促,马某按约向王某支付完所有劳务费,使得案件得到圆满解决,切实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判后答疑”,既解法结,更解心结
为切实解开当事人的心结,真正做到“案结事了”,速裁团队创新了“双答疑”机制,推动裁判文书自动履行。一是“即时答疑”,宣判后现场释明裁判理由、履行程序,消除当事人疑虑。二是“示范答疑”,发布《速裁案件履行指引手册》,用“案例+法条”引导当事人诚信履行。2025年第一季度,速裁团队“判后答疑”共计48件,均收到了预期效果。如在审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马某与王某夫妇,因养牛需要资金,让其朋友哈某帮忙担保贷款。后马某与王某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银行诉至法院,哈某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法庭上哈某辩称“贷款不是我花的,我只是出于好心签了个名,为啥还要我还款,法院开庭判去。”案件宣判后,承办法官向哈某进行了判后答疑,详细释明了担保的法律责任。经过耐心答疑,哈某表示自己服判息诉,会督促、协助马某夫妻及时偿还贷款。
下一步,西吉县法院将以全县综治中心建设为契机,依托“塞上枫桥”基层治理工作机制“1+1+3”固原实践,完善督促履行联合惩戒机制,打造“预防-调解-裁判-履行”全链条解纷闭环,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