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宁夏法院网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利通区法院:“亮剑”破难题 “兜底”暖民心
2025-10-11
2025-10-11 17:27:00

  本网讯(杨雅璇 王 乐)“我们也没有想到,法院能这么快帮我们要回工资。”今年5月,当79人终于拿到被拖欠的226万余元的工资时,有人红了眼眶。没过几天,吴忠市利通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陆续收到三面锦旗——不仅来自企业职工,还有案件中的抵押权人和债权人的致谢。

  一案三面锦旗,为这起复杂的涉企执行案画上了温暖句号。

  多方联动+绿色通道,让民生执行“快起来”

  涉企案件往往具有执行标的大、影响深、涉及多等特点,尤其是关系到职工工资时,更是拖不得。利通区法院凝聚多方合力,在涉企案件的执行过程中充分考量员工工资未发放及其他债权未实现等问题,在相关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第一时间与企业、仲裁部门确定员工数量及欠付工资,在相关财产处置前会同抵押权人、被执行人、债权人及园区管委会对工人工资问题达成一致,以在拍卖所得款到账后预留部分款项优先解决工人工资。在劳动争议案件立案后,联合立案部门第一时间启动“涉民生快立快执”绿色通道,实行“局长统一指挥、承办人分配发放案款”工作机制,力争实现“当日立、当日发、次日结”。

  今年以来,该院已通过“多方联动+绿色通道”工作机制,妥善解决6家企业的涉民生系列案件,为334人发放案款共计594.85万余元。

  错峰执行+刚柔并济,攻克民生“硬骨头”

  针对涉赡养费、抚养费、医疗损害赔偿等民生案件,利通区法院组织全体执行干警不定期开展“民生案,夜间执”“护航金融·聚焦民生”“涉民生,小标的”等集中执行行动,以错峰执行的方式,深入社区、乡村查找被执行人,通过实地核查财产线索,对有履行能力却仍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集中力量采取查封、扣押、拘留等强制措施,切实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在田某某申请执行宁夏某工程公司劳动争议案中,面对多次协商处理后被执行企业仍态度消极,拖延履行的局面,执行法官“刚柔并济”,依法冻结企业名下银行账户资金并对可供执行的其他财产采取查封措施。当财产受限对企业经营形成现实压力后,被执行企业迅速转变态度,主动联系法院与田某某,表达强烈和解意愿,并在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后如约履行,当11.5万余元工资到账后,田某某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打击拒执行为,让逃避执行者无处可藏

  今年6月,被执行人马某为逃避债务,在未清偿完毕前不仅无偿转让财产,还使用他人手机号码注册微信逃避法院执行,甚至将其名下房屋转让他人并将房款转入其母亲账户。因马某隐匿财产的行为致使生效判决无法执行,案件承办人在发现线索后第一时间移送公安机关侦查立案,马某亲属主动联系法院,代偿了7.4万余元工资。收到工资后,申请执行人杨某等特意向承办法官赠送锦旗,由衷为这份“打击拒执,守护民生”的答卷点赞。

  2024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施行,利通区法院以此为契机,对恶意转移财产、规避执行、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被执行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在收集固定证据后及时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刑事追责倒逼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捍卫司法权威。

  司法救助兜底线,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面对确实无力执行的案件和陷入困境的申请人,利通区法院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通过“执行+救助”长效机制,对困难群众“应救尽救”。

  今年6月,在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法院判决张某向吴某赔偿各项损失共计11.3万余元。因被执行人张某的妻子系脑瘫患者,常年的医药费支出致使其无力赔偿;申请人吴某因事故身体受伤且无劳动能力,患有常年风湿病的她也需承担诊疗费用。承办法官在多次调查核实后,果断将相关司法救助材料移送立案部门,该案经审查后决定给予吴某司法救助金5.17万元,缓解了她的燃眉之急。“雪中送炭”的帮扶,让司法“救”在紧要处,“助”在心坎里。

  “民生案件不论标的大小,都连着百姓的生活和心声。”利通区法院执行局局长郭小娟说。从工资发放到救助金到位,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该院正通过一次次扎实的执行,全力守护群众的“钱袋子”和“好日子”,让司法温度直抵民心。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作者】:
【稿件来源】:宁夏法院网
【作者】:
【来源】:宁夏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大连中路309号 邮编:750004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宁ICP备08100089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