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白 昊)“多亏法院的调解协议加了‘保险栓’,对方按期付清了第一笔货款,不然我这个合作社就完蛋了。”9月22日,泾源县某肉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看着账户上新收到的款项,终于舒展了眉头。
近期,泾源县人民法院集中处理了5起涉牛肉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均为泾源县某肉牛养殖合作社,被告则是来自不同地区的牛肉经销商。考虑到案件相似且当事人分布各地,该院为加快办案效率,对所有案件均采用诉讼保全措施,并对部分案件开展线上调解。
“通过线上调解,经销商无需奔波到庭,通过手机就能参与庭审,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和诉讼成本。”承办法官说,这样企业能够尽快回笼资金,维持正常经营运转。
这批案件中的4起以调解结案,且均采用分期履行方案,并创新加入加速到期条款。
“我们了解到被告经销商确实存在短期资金周转困难,如果简单判决,可能导致执行难问题。”承办法官充分考察双方当事人的经营状况后,组织双方达成分期履行协议,并特别约定:若债务人任何一期未按时履行,债权人即可申请对全部未付货款强制执行,并要求债务人支付逾期付款损失。
据承办法官介绍,这一设计巧妙地平衡了双方利益,一方面减轻了债务人的短期压力,避免“杀鸡取卵”,另一方面通过加速到期条款和逾期付款损失约定,给债权人吃下“定心丸”。“按期履行只还本,逾期付款加罚息”的机制既带有激励又含有惩戒,有效督促当事人按时履约。
承办法官从双方当事人同为泾源肉牛全产业链上的养殖者和销售者角度出发,对原告主张的逾期付款违约金进行适度调整。判决既对违约方进行惩戒,保障守约方合法权益,又充分考虑违约方的实际履行能力,尽可能减少判决对双方后续经营的压力。
“法院不是简单地就案办案,而是综合考虑了我们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和整体产业发展。”一名当事人表示,这样的处理方式让人信服。
近年来,随着泾源县肉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企业与销售商之间的合同纠纷逐渐增多。
“我们不仅要公正司法,还要主动作为,通过一个个案件的妥善处理,为泾源肉牛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泾源县法院院长梁志龙表示,该院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动态,针对涉农涉牧案件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快立、快审、快结、快执”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诉讼时间成本,并灵活运用调解、判决等多种方式,既维护公平正义,又促进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