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 珍)今年以来,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履行司法审判职能,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案件执行回访制度,打通“破坏、惩罚、修复、监督”的生态修复闭环,让每一起环资案件都成为守护“黄河明珠、大漠绿洲”的坚实屏障。
坚持分类施策,靶向精准回访。制定《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案件执行回访工作制度(试行)》,针对不同区域生态特点,构建“分类回访+重点盯防”机制。对于审结的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涉环境资源案件,加强与环境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通过实体走访、现场核查等方式,对环境修复资金落实、执行情况,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修复方案、进度、成效、重难点及企业技改投入、生产经营、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常态化开展情况开展回访,督促相关主体依法依规开展修复工作的同时,依法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升级等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联动机制,推进群防群治。打破“一判了之”的机制藩篱,将执行回访与多元治理深度融合,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行政部门建立对接机制,每季度通报案件线索,不定期举办联席会议,商议解决个案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具体问题12个,坚持判决效果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促进环境资源案件办理的社会效果最佳化。推行“回访+普法”模式,在沙坡头景区、红太阳广场、香山公园等场所,联合开展普法10余次,发放宣传彩页500余份,通过案例讲解、现场观摩等方式,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严格公正司法,守护生态底色。通过实施执行回访制度,中卫市环资审判工作呈现“修复率高、复发率低、满意度高”的良好态势。在某环境研究所诉某新能源公司侵害保护动物黄羊生存环境公益诉讼一案中,中卫中院积极开展回访,了解生态保护现状,目前涉案区域黄羊数量已从40余只增至100余只,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联合市检察院对照壁山非法采矿案件涉及的执行修复情况进行实地回访,了解修复现状、管护计划,督促涉案企业履行赔偿责任,案件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
下一步,中卫中院将继续以“司法护航黄河清、治沙守护绿洲秀”为目标,不断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以高度政治自觉把司法办案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探索替代性修复环境新方法,让每一次回访都成为生态保护的“加固工程”,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卫提供坚实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