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刘燕军)“法官,我们公司现在经营已重回正轨,拖欠的货款也全部履行完毕,谢谢您。”近日,某装饰公司负责人专程到贺兰县人民法院致谢。
今年以来,贺兰县法院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大智慧平衡依法强制和善意文明的关系,以精准执行助力企业恢复生机,37件案件通过“活封活扣”等方式促成企业达成和解协议,执行到位1802万元,盘活企业资产6003万元。
“活封活扣”助力企业“造血回血”
小微企业作为经济“毛细血管”,其健康发展关系着经济的韧性。在涉企案件执行中,贺兰县法院的“精准活封”措施为企业正常运营留出了喘息空间。
在执行某装饰公司拖欠货款案件中,执行干警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该公司因购置新设备及装饰材料,导致资金链断裂。若直接查封资产,正在进行的项目将全面停滞,企业很可能无法继续存续。综合考量后,执行干警决定对该公司银行账户进行“精准活封”,保障其基本运营能力。同时,向申请执行人耐心释法析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近日,某装饰公司在项目回款后,如约支付5万余元货款。
贺兰县法院围绕财产查控是否兼顾企业生产连续性、执行和解是否尊重企业意愿等关键环节,聚焦流程节点管控强化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案件评查规范执行行为,为涉企案件的高效执行提供更加规范、更有温度的制度保障。
“分期履行”善意执行促双赢
“在贺兰县法院的帮助下,我们公司不仅正常运营,逐步清偿了债务,还与对方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某物流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这是贺兰县法院助企纾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今年6月,某物流公司因未如约支付40余万元租赁费,让公司陷入停业危机。执行干警上门调查时发现,该公司虽然资金周转困难,但仍有稳定的订单和恢复能力。执行干警没有直接启动强制措施,而是组织双方当事人坦诚沟通,耐心说明某物流公司的经营现状和潜在偿还能力。最终,双方达成分期履行的和解协议,某物流公司得以继续使用厂房、维持运营。
化解个案纠纷后,贺兰县法院又从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大局出发,寻找化解类案的突破口,将“分期履行”融入执行日常流程,通过经常性跟踪履约情况,做实做细督促履行,让善意文明执行传递司法温度。
“时间”换“空间”治病救企
“法官,账户被冻结后,我们的项目会受到影响,能否宽限一段时间,贷款下来后马上还款!”前不久,某建筑安装公司因拖欠70余万元工程款,被某工程公司申请强制执行。
一边是企业在“保发展”,一边是申请执行人“护债权”,兼顾双方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妥善化解纠纷,最能考验司法智慧。
针对企业运营难题,执行干警调查发现,某建筑安装公司在当地信用良好,拖欠工程款的主要原因是项目资金周转暂时困难,且银行已初步审批通过其贷款申请。若此时冻结该公司账户,正在推进的项目将受到影响。执行干警及时调整策略,暂缓执行强制措施,保障该公司融资不受干扰。同时,向申请执行人说明情况、组织协商,积极搭建沟通平台。
“我们接受这个和解协议。”在执行干警的多次协调下,双方达成和解。某建筑安装公司在贷款到位后,按约定如数付清了欠款。
针对暂时存在经营困难,但有望恢复活力的企业,贺兰县法院全盘考量,以“时间”换“空间”,积极引导促成被执行企业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最大限度帮助企业经营“活血化瘀”,恢复经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