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宁夏法院网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镇北堡法庭:守护贺兰山下“紫色经济”
2025-07-14
2025-07-14 08:34:00

  本网讯(沙 睿)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地处北纬38°的“黄金地带”,是中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葡萄酒产量占全国近一半,被列为世界葡萄酒产区新板块。

 

  依山而建的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法院镇北堡人民法庭,见证着宁夏葡萄酒产业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一直以来,立足贺兰山东麓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努力将法治建设与葡萄酒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为宁夏“紫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让每一株葡萄出土展藤”

  “法官,我们要求先予执行,再不供水,地里的葡萄苗子就全干死了!”7月一天中午,两名神情焦急的男子闯进了镇北堡法庭。

  他们是宁夏某葡萄酒产业公司的负责人,手中除了诉状和证据,还有一份要求法院责令被告宁夏某节水科技公司“立即恢复供水、排除妨碍”的先予执行申请。

  “时值酷暑,天气干燥少雨,300多亩葡萄苗若持续断水,面临大面积枯死的巨大风险,损失将难以估量。”案件承办法官意识到情况紧急。

  他果断决定启动“五员协同”联动调解机制,迅速联系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及镇北堡村委会的联络员,定于当日下午2点共同前往葡萄园现场勘查并组织调解。

  “缩短维权周期,稳定经营预期是我们化解涉葡萄酒企业纠纷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镇北堡法庭庭长宁波介绍,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法院构建的“综治中心+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区)”的“五员联调”解纷矩阵,可以为企业提供低成本商事纠纷解决渠道,降低对企业商誉的潜在负面影响,在高效解决涉企纠纷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现场勘查证实了葡萄苗已出现缺水症状。

  原来,纠纷源于双方在4月签订的一份设备采购安装合同。在项目一期验收时,葡萄酒产业公司发现工程存在问题,整改后仍未能达标,故扣发了部分工程款。节水科技公司因未如期收到全款,协商未果后,直接关闭了供水系统。

  “再不供水,葡萄苗干死了,你就等着赔钱吧!”

  “干了活不给钱,凭什么供水?”

  调解伊始,双方情绪激动,争执不下。法官见状,组织各联动单位工作人员采取“背对背”方式分别调解。一方面,法官向葡萄酒产业公司负责人阐明诉讼程序可能耗费的时间和成本,以及旱灾损失的不可逆性。另一方面,对节水科技公司负责人强调,采取断水等极端方式维权不仅于法无据,若因此导致葡萄苗大面积死亡,反而可能面临更大的赔偿责任,应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工程款争议。

  经过一次次耐心释法说理,双方均认识到自身处理方式的不妥。节水科技公司负责人当场承诺恢复供水系统。对于工程质量和余款的纠纷,双方一致同意另行协商解决。

  随着供水的恢复,300多亩葡萄苗的旱情危机得以解除,预估帮助企业挽回损失200余万元。

  贺兰山下,小葡萄牵动着前景无限的“大产业”,承载着致富增收的“大民生”。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法院制定《关于坚持“三个便于”为贺兰山东麓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护实施方案》,成立由“一把手”负责、其他院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葡萄酒产业保障机制。坚持“积极引导、妥善调处、公正裁判、依法执行”工作思路,构建“立案、调解、审判、执行”一体化解纷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绿色通道优先办、“繁简分流+专业合议庭”精准施策高效办、“专项执行+巧用和解”暖心办等系列组合拳,促进涉葡萄酒产业纠纷又快又好解决。

  两年来,法庭通过妥善审理涉葡萄酒产业土地租赁纠纷,盘活葡萄种植土地6000余亩,守护每一株葡萄苗出土展藤。

  “让每一滴佳酿基因纯正”

  2023年6月,宁夏某知名酒庄有限公司负责人老王接到一份来自江苏法院的判决书——他名下的酒庄因“商标侵权”需赔偿10万元。

  然而,这瓶引发纠纷的干红葡萄酒却并非老王生产。

  时间回溯到2020年秋,宁夏银川市贺兰县一家葡萄酒业公司在与深圳某葡萄酒销售公司合作过程中,擅自将老王酒庄的完整资质信息印制在了自家产品包装上。这些打着知名酒庄旗号的仿冒品流入市场,直到江苏法院的判决落地,冒用行为才被彻底揭穿,消费者方知真相。

  “明明是别人冒充我们,怎么反倒要我们赔钱?”带着满腹冤屈,老王于2024年7月走进法庭寻找帮助,诉请贺兰县涉诉葡萄酒公司与深圳某葡萄酒销售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发现原被告双方均属葡萄酒行业,宁夏某知名酒庄有限公司与深圳某葡萄酒销售公司有过商业合作的历史渊源,便尝试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2024年8月12日,调解室内气氛一度紧张。“这不仅给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严重损害了我们长期积累的商业信誉!”老王将一沓消费者投诉信拍在桌上,情绪激动。深圳某葡萄酒销售公司负责人张某则翻出过往的合作旧账辩解:“当初合作时,你们也没明确禁止使用……”

  面对僵局,法官没有急于切入法律争议,而是巧妙地以双方过去的合作为切入点,创造沟通空间。在随后的三小时里,向被告方明确指出其行为已构成对原告企业名称权、商业信誉等合法权益的侵害,法律后果清晰明确;同时引导原告方理性看待问题,理解调解解决纠纷对双方及时止损、避免诉累的益处。

  最终,深圳某葡萄酒销售公司负责人张某表示愿意承担江苏法院判决的10万元赔偿,再额外支付5万元补偿金,并承诺即日起停用所有侵权包装。

  “知识产权保护是给葡萄酒行业立规矩、指正道。”

  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法院整合知识产权、生态保护等专业领域,成立“葡萄酒产业司法服务专班”,妥善审理葡萄酒领域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提炼防止侵害葡萄酒品牌商标权、商业机密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相关工作经验,用司法智慧守护每滴佳酿的纯正基因,持续促进服务保障葡萄酒产业能力提档升级。

  “让每一家葡萄酒企业安心发展”

  当贺兰山的晨雾被夏日初阳穿透,银川平原便浸染于葡萄酒的深沉馥郁中。6月9日,第五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银川盛大开幕。宁夏本土众多葡萄酒企业参与其中,全国慕名而来的参赛选手、行业专家和各地游客在这里切磋酿酒技艺、品尝佳酿、感受文化。镇北堡法庭“党员先锋队”也将普法站点搬进了博览会,“风险防范法律指南”手册让企业工作人员、游客们爱不释手。

  这是镇北堡法庭“党员先锋队”今年第6次开展入企、入市普法活动。

  据介绍,从2024年7月正式成立党支部开始,镇北堡法庭持续打造“法润葡乡”党建品牌,设立党员先锋岗和为民办实事示范岗,组建“党员先锋队”,分片包联葡萄酒种植企业,每月下沉参与纠纷排查、法律咨询和党建指导工作。

  “要想将法治建设与葡萄酒产业深度融合,就要走到田间地头去,走进企业去。”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法院负责人说。

  葡萄藤下的巡回法庭就是生动实践。

 

  某葡萄酒庄将其园区内绿化工程承包给宁夏某公司后,因绿化中涉及墙体砌筑工程其无法自行施工,遂将该部分工程分包给了北京某公司施工,因工程施工完毕迟迟未付款,北京某公司诉至镇北堡法庭。

  法官了解到,酒庄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建酒庄、种植葡萄,如酒庄不能按期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将给酒庄造成损失无法估量。“如果以传统的模式径直开庭判决、执行,既无法保证案件执行,也不利于酒庄的发展。”

  于是,为了彻底实现案结事了,承办法官积极与双方当事人充分沟通,总结争议焦点,争取在庭审中解开纠纷症结。

  葡萄藤下,国徽高悬。现场勘验完成后,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该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巡回审理。法庭还邀请了部分村民旁听庭审,在葡萄园干活的群众时不时驻足聆听。

  “葡萄藤等不起人,我们不做产业链上的‘钉子’。”庭审结束后,双方当事人在葡萄园达成了初步和解方案:施工方承诺将派工人对工程进一步核验,如存在工程质量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承包方将按照合同约定将剩余工程款及时结清。

  田间地头、进企入户,镇北堡法庭靠前服务葡萄酒企业的举措还有很多——

  常态化下沉一线问需于企,通过线上“微培训”+线下“小座谈”,提供风险预警、法律咨询、诉讼指导等“一企一策”的司法服务;

  在葡萄酒产业旅游重点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设置移动微法院,法庭干警定期驻点为种植户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援助;

  全面掌握辖区内涉葡萄酒产业的涉诉动态,建立涉葡萄酒产业涉诉信息数据库及在线工作群,定期汇总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法律需求,针对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涉企管理漏洞提出精准化、专业化的司法建议,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全覆盖式”深入酒庄、酒窖、葡萄种植园开展法治讲座,2024年以来,开展“订单式”普法等活动35次,巡回审判18次,覆盖受众3000余人次。

  ……

  博览会场上,《中国葡萄酒产区发展指数报告(2025)》的发布让镇北堡法庭的干警们精神振奋。报告揭晓了全国8大葡萄酒产区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基础支撑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3个分项结果,宁夏产区以2个分项第一、1个分项第二的突出表现领衔头部阵营。宁夏这张闪耀世界的“紫色名片”,激励着镇北堡法庭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以“司法之盾”守护“产业之果”,让“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的美誉传遍世界。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作者】:
【稿件来源】:宁夏法院网
【作者】:
【来源】:宁夏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大连中路309号 邮编:750004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宁ICP备08100089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