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宁夏法院网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泾法先锋”志愿服务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法治力量
2025-07-11
2025-07-11 23:36:00

  本网讯(马晓燕)夏雨淅沥,六盘山云雾氤氲。泾源县人民法院“泾法先锋”志愿服务队正踩着泥泞走村入户——他们是党的帮扶政策的“传声筒”,是法治光芒的“播种者”,更是群众心坎上的“暖心人”。这场融合政策宣讲、法治浸润与爱心帮扶的志愿实践,书写了法院干警司法为民的生动篇章。

  政策宣讲,把惠民政策送到群众身边

  “叔,您算算账,养50只鸡能拿1000元补贴,养的多补的多,市面上一只小鸡均价才8块钱,反正有政府兜底您稳赚不赔啊!”在白面村农户家里,志愿者小马站在院子里给脱贫户马大叔讲着帮扶政策。

  这支由年轻干警组成的“政策跑腿队”,拿着最新修订的《政策帮扶明白纸》走家串户,将枯燥的政策条文转化为“听得懂、记得住”的乡土语言。

  今年以来,泾源县法院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与驻村干部5人,帮扶高家沟村等2个村,24名干警联系帮扶脱贫户、监测户133户,在此基础上成立“泾法先锋”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服务队已深入两村77户脱贫家庭,一对一讲解政策100余次,协助申报临时补助8笔,让惠民政策像雨水渗进土地般,精准滴灌到每个脱贫户的生计里。

  法治课堂,让规则意识扎根群众心里

  “抓‘癞呱子’(蟾蜍)犯法?以前真不知道!”在县人民广场的普法集市上,村民王大哥盯着展板上的野生动物保护案例,语气里满是惊讶。这正是志愿者们最想看到的“普法效果”——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

  借鉴环资审判中“巡回审判+案例教育”的经验,志愿服务队创新推出“流动法治课堂”。

  在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当事人者某家中开展案后回访,回访中,志愿法官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并赠送生态保护法律手册。在泾河源镇冶家村民宿旁,志愿者向农家乐经营者发放本院编制的《旅游纠纷化解指引》普法宣传手册、“漫画说法”手提袋、围裙等宣传物料。“这个宣传小册有意思,不仅能学到法律知识还能给我们提供旅游指引,你们这种宣传方式真的太‘接地气’了!”

  针对农村常见的土地纠纷、婚姻家庭问题,他们还制作了“法律明白纸”,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条款编成“顺口溜”:“房地归谁要分明,登记确权才靠谱;借钱给人要打条,利息多少写明白……”

  据统计,系列普法活动已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200余条,让法治精神如六盘山的松柏般在群众心中扎根。

  爱心帮扶,让司法温度温暖群众心窝

  “大叔,这是我们干警自发给您买的米,您以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记得联系法院的帮扶责任人。”“大叔,您家申请的临时救助,我已经帮您问过了,您再等等,很快就能到账。”这温情的一幕幕,正是“泾法先锋”志愿服务活动的生动缩影。

  “法官,我不识字,不会写诉状怎么办?”“法官,我的儿女都不赡养我,大冬天我吃不上一口热乎饭,住的房子窗户还在漏风,我要告他们,请你帮帮我。”

  “我们有要素式起诉状模板,我可以指导您填写。”“别着急,我们联系法律援助中心看能否为您提供法律援助。”面对群众的各种询问,志愿干警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回答。

  帮扶活动开展以来,服务队将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关怀帮扶作为工作重点,从生活关爱到法律援助,让特殊群体在感受到物质温暖的同时,更能体会到法律带来的安全感。

  这种“面对面、心贴心”的志愿服务,生动诠释了法院不仅是定分止争的审判场所,更是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暖心港湾”。当干警们一次次俯下身子倾听诉求,一次次伸出援手解决难题,司法的温度便如春雨般浸润百姓心窝,让法治信仰在点滴关怀中更加深入人心。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作者】:
【稿件来源】:宁夏法院网
【作者】:
【来源】:宁夏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大连中路309号 邮编:750004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宁ICP备08100089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