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依法规范民事案件立案与调解工作的意见》施行后,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统筹指导基层法院全面规范先行调解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提出民事二审案件先行调解工作新思路,截至目前已尝试立案后委派调解民事二审案件11件,成功10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0.9%,成效初显。
创新机制,突破传统流程束缚。针对中级法院民事一审案件数量少、先行调解工作推进受限的实际情况,中卫中院组织人员力量开展深入调研后,充分利用速裁团队设在立案庭的便利条件,深化运用前期诉前调解、案件繁简分流和速裁快审、调解平台“三进”“总对总”诉调对接工作中积累的有益经验,率先探索开展民事二审案件立案后委派调解和法官自行调解工作,打破只有民事一审案件可以开展先行调解工作的束缚,通过转变理念、再造流程,开辟了二审案件先行调解和速裁快审新路径。
资源整合,构建多元解纷网络。在立案环节,安排专人负责对案件进行初步筛选,对有调解意愿、存在调解可能的案件,充分利用“总对总”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委派人社、工会、金融等行业主管部门特邀调解组织、调解员和速裁法官,通过“发送《先行调解告知书》征求调解意愿、立案人员推送平台委托调解、调解人员跟进介绍调解优势、速裁团队跟进指导调解”四步走,及时开展调解工作,做到能调尽调、应调尽调。在本次先行先试过程中,中卫中院依托与市总工会建立的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将劳动争议、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作为委托调解的重点案件类型,通过“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室携手化解劳动纠纷,坚持兼顾双方利益,充分运用法、理、情相融合的方法,聚焦争议焦点,拟定多种解决方案,成功调解了4起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既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吴某、安某等受伤工友顺利获得工伤赔偿,又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
技术赋能,智慧调解提质增效。依托诉调对接中心,打造特邀调解室、劳动争议调解室和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三个类型化调解工作室,充分运用在线调解终端云上法庭系统,全面开展现场面对面专业调解和线上音视频远程调解工作。案件调解成功后,直接推送出具调解书。调解不成,也可转入速裁快审程序,就地开庭审理,充分发挥多元化解、先行调解、速裁快审机制作用,实现大量简单案件一站式快速解决,既减轻了当事人诉累,也缓解了后端审判“主阵地”办案负荷,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在调处一起健康权纠纷时,各方当事人均在外地,李某又因受伤行动不便,中卫中院随即决定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在线音视频调解工作,当事人通过手机小程序或在家或在办公场所开展线上调解工作,其中一名当事人更是在高速服务区连线参与调解,通过几轮隔空调解协商后,各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庭履行,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也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维权成本,节约了司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