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宁夏法院网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西吉县法院:以“小家”和睦撑起“大家”和谐
2023-12-15
2023-12-15 18:19:00

  本网讯(马学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事纷争的解决,关乎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近年来,西吉县人民法院把家事审判作为推动诉源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发展预防化解家事纠纷的“枫桥式工作法”,探索出了理念一新、方式一新、制度一新的家事审判“西吉实践”,力争以“小家”和睦撑起“大家”和谐。

  前端突出普法宣传,提升群众法治素养

  公民法治素养关系着社会治理的成效。西吉县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的预防普法理念,做实做细家事普法宣传,致力于把法治理念熔铸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提升广大群众为纠纷矛盾“把脉问诊,开方治病”的能力,依靠群众自身力量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马某(男)与李某(女)经人介绍认识,于2022年7月订立婚约,李某收取马某彩礼16万元及金镯子、金项链、金戒指。订婚后,马某由于心系前女友,对与李某结婚一事存有抵触心理。2022年9月马某跟李某坦白心事,双方同意解除婚约,但是对彩礼返还一事发生矛盾。马某父母多次到李某家协商,但李某父母认为马某悔婚在前,有损李某名声,拒绝返还。无奈之下,马某一纸诉状将李某及李某父母诉至法院,要求返还彩礼及金首饰。开庭审理时,马某家与李某家各执一词,双方争议颇大。承办法官想到该案案情与《阿宁说家事》普法短视频“彩礼返还篇”内容相似,于是当庭为两家人播放了该普法短视频。视频中的故事情节让两家人以第三人的视角体验到了对方的不易,末尾的“法官说法”环节更是让双方陷入沉思。后经调解,李某当庭返还了马某彩礼。

  这是西吉县法院创新“互联网+宣传”方式进行普法的直观成效。2022年,西吉县法院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从思想建设为抓手,打破传统“传单式、串巷式、口述式”的宣传模式,以“互联网+宣传”的新方式,利用传播快、受众广的视频、抖音、快手、公众号等新媒体,以《民法典》婚姻家庭篇为主要内容,围绕社会热点话题,采用记叙类、访谈类的拍摄手法,合力打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阿宁说家事》系列普法短视频,直击新时代家事矛盾新问题,实现以案说法、情感纾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中端激活多元解纷路径,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我们不过闹了点小矛盾,没想到她把我起诉到法院了,我丢不起这个人,反正开庭我不来,你们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

  在了解到电话里当事人的“心病”,家事法官宽慰道:“妻子既然起诉到法院,说明你们的婚姻确实出现问题了,不过你也别担心,你就把这儿当成‘婚姻医院’,来给你们的婚姻做个‘体检’,对症调理,回去日子也过得更舒心嘛,千万别把‘小病’拖成‘绝症’咯。”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原本还担心一到法院你们就给我离掉了呢。”疑虑消除后,当事人主动到法院接受了调解……

  “我坚决离婚,为这个家辛辛苦苦奉献十几年,到头来却还是个外人”“我教育孩子的时候他总是拆台”……

  耐心听李某诉完苦,法官为她列出了“问题清单”和“幸福清单”,并根据她的回答逐项赋分,当看到幸福清单得分高于问题清单,李某破涕为笑……

  随着家事案件数量逐年增长,西吉县法院立足“温情审判、柔性司法”改革理念,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司法需求,通过创新升级,形成了适应新时代新诉求的“三理四心五步”工作法,即筑牢“情理、法理、心理”的“三理”家事审判新理念,形成“初心、耐心、爱心、将心比心”的“四心”家事审判新格局,巧用“全面诊疗、情感修复、冷静处理、警示教育、多元化解”的“五步”家事审判新方法,春风化雨讲情,深入浅出明理,积极主动沟通调解。

  西吉县法院深化法理情相融的家事审判模式,自2022年以来,家事审判运用“三理四心五步”法审结案件1451件,调撤率达84.80%,案件服判息诉率明显提升、案访比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末端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建立预防纾解机制

  妥善化解家事纠纷,不仅要做好“台上”工夫,更要做好“善后”工作,要及时跟进巩固调、判效果,避免“案结事未了”而衍生新的矛盾。

  2023年7月,西吉县法院家事法庭对年前办结的一起子女抚养纠纷案件进行回访。看到家里来了法官,抚养孩子的奶奶心里仿佛有了压舱石,她的儿媳也自觉按月将应给的抚养费及时送到了抚养者手里。法官的回访彰显了司法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将每一次家事回访当成一次法治宣传,化解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矛盾,更多的是将法治的种子植入民心。

  西吉县法院将判后心理疏导与家事回访相结合,对家事案件进行二次风险评估,建立家事回访和风险排查台账,制定《家事案件防止民转刑整治方案》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隐情预先防范,避免因婚姻家事纠纷而引发矛盾升级。同时,为帮助当事人尽快走出诉讼“影响期”,打开心结展开新生活,选聘3名心理咨询师,引进沙盘疗法,根据需要为当事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情感疏导服务。

  司法的“最后一公里”不在法官脚下,而在百姓心中。“枫桥式工作法”是家事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不仅仅是转变家事审判理念和职能的具体体现,更是基层人民法院能动司法,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体现,延伸司法工作触角,以“小家庭”平安,护佑“大社会”和谐。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作者】:
【稿件来源】:宁夏法院网
【作者】:
【来源】:宁夏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大连中路309号 邮编:750004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宁ICP备08100089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