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宁夏法院网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为法治宁夏建设贡献法院力量
2023-10-25
2023-10-25 19:16:00

  本报通讯员  吴奎

  【编者按】

  推进普法工作,是人民法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满足群众日益增长多元司法需求的重要职责,是加强诉源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实施的第三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近日,全区各级人民法院认真开展了“八五”普法中期自查,通过系统总结经验、深入查找不足、有针对性采取改进措施等,进一步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和决议全面贯彻落实。

  本期专刊对宁夏法院开展“八五”普法工作经验做法和亮点工作进行总结,全面展示宁夏法院“八五”普法工作的积极作为和生动实践,以期社会各界更深入地了解宁夏法院为法治宁夏建设所作的积极贡献。

  “八五”普法启动实施以来,宁夏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人民群众“放心头”,将维护公平正义“摆前头”,自觉扛起“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始终将法治宣传教育与司法审判实践相结合,多措并举开展各种普法活动,与社会各界合力营造了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为法治宁夏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聚焦主责主业能动普法】

  普法的目的关键在用法,用法显效才能更好普法。“八五”普法开展以来,宁夏法院聚焦中心工作,全力服务大局,严格依法履职,维护公平正义。

  自治区高院聚焦先行区建设重大使命任务,率先出台服务保障先行区建设司法意见,开展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奏响新时代黄河保护“大合唱”;出台15条脱贫攻坚司法服务保障意见,确保脱贫路上法治相随、法官相伴;出台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意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各方面;出台司法服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15条措施,推动司法职能向源头和前端延伸,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出台争做法治宁夏先行者的实施意见,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服务法治政府建设、助推先行区建设、保障群众依法维权、积极传播法治声音、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6个方面对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保障法治宁夏建设做了具体要求,确保服务保障法治宁夏建设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

  全区各级人民法院严格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任务,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共受理各类案件77.6万件,审执结71.6万件。严厉打击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犯罪;从严惩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电信网络和养老诈骗等犯罪;认真贯彻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加强人格权保护,依法审理名誉权、隐私权案件;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法审理合同纠纷、金融借贷、企业破产等商事案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护航;连续15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主动加强行政审判与行政执法的良性互动,助力行政机关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用法、普法相得益彰、同频共振。宁夏法院紧扣司法办案特点,把普法工作覆盖到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全领域,融入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充分利用审判执行工作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解读,全面鲜活地向社会各界普及法律知识。不断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和判后答疑,深入解读法律,让当事人接受司法判断的结果和理由,提高司法权威。

  【紧抓司法服务惠民普法】

  “‘便民服务流动法庭车’不仅为我们这些交通不便的当事人提供了‘上门服务’,而且是一次很好的‘面对面’普法…”

 

 西吉县人民法院利用”便民服务流动法庭车“开展”面对面“普法宣传

  自治区高院为全区22个基层人民法院的67个人民法庭,配置了“便民服务流动法庭车”,率先在全国法院系统实现了流动法庭车全覆盖。“便民服务流动法庭车”集“审理案件、录音录像、视频播放、法治宣传”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具有流动性、灵活性等特点,能够达到与法院实体法庭一样的“数字化法庭”利用效果,实现了“巡回审判、法治宣传、震慑犯罪”三大效果。“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便民服务流动法庭车”通过送达法律文书、上门调解案件、巡回开庭审案等开展普法释法宣传万余场,成为宁夏法院释法普法的重要载体和“靓丽名片”,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送到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宁夏法院坚持将普法工作与司法服务结合起来推进惠民普法。

  

自治区高院开展”法律进企业助力高质量发展”法治宣讲

  自治区高院联合自治区工商联、宁夏证监局定期开展“法律进企业助力高质量发展”法治宣讲,通过法律政策解读、企业风险防范介绍等形式问需于企、送法上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成立“银耀宁夏”退休法官法律咨询服务室,23名离退休法院定期到社区开展“坐班义诊”,为社区群众义务提供释法解疑和普法服务。在中宁夏县宁安镇设立“高级法院法官基层服务点”,开展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普法宣传近300人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100多份,建立“高院法官基层服务点”微信号,动态分享普法小故事100多篇。

  

西夏区法院刘亦工法官到宁夏某农户家中贴心畅谈、释法明理

  银川市西夏区法院以“枫桥式共享法庭”为平台,运用“三全四心五力”调解理念,在实现案件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同时广泛开展老百姓可触可感的普法。

  贺兰县法院积极创建“无讼”乡村(社区),推广“百姓说事、法官说法”,在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中开展普法。

  宁夏法院统一建成具备“诉讼引导、立案审查、司法救助、查询咨询、材料收转、判后答疑、信访接待”等八项功能于一身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确保群众来访有人接待、反映问题有人跟进、案件进度有处查询、法律咨询有人解答、诉讼流程有人引导、判后答疑有人负责。“12368”诉讼服务热线,在线提供案件查询、法律咨询、信访投诉、违纪违法举报等多项诉讼服务。宁夏法院网向社会公开案件信息、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减刑假释等多项内容,在线提供诉讼指南、网上立案、申诉信访、律师服务、文书样式、法律法规、诉费工具等十项服务,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实现从“群众多跑腿”到“法院多服务”诉讼服务方式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在高质效诉讼服务中强化释法普法工作。

  据统计,“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宁夏全区各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接待诉讼群众超过近百万人次,“12368”诉讼服务热线解答群众诉讼咨询数超过两万人次,宁夏法院网点击量近百万人次。

  【突出实效全方位以案释法】

  

盐池县人民法院巡回审理一起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案

  2022年1月10日,备受社会关注的“3·28”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6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西吉县法院大法庭旁听了案件审理直播,九天直播庭审中,社会公众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移动和商务直播平台、“人民法院报”“宁夏法治报”微信视频号、“西吉县法院”官方抖音、快手号、全国各地多个政法单位官媒等同步直播庭审,观看点击数累计达上亿次,评论与点赞近百万条次,使本次庭审活动成为识诈防骗普法宣传的公开课。

  在互联网上直播法院案件庭审、公开法院裁判文书,不仅是法院“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倒逼法官素质提升和司法公信力提升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是法院系统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开展普法释法的重要方式之一。网民只要在互联网上直接输入中国庭审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网的网址,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在线观看上到最高人民法院、下到基层人民法庭各类案件的庭审情况,查询全国所有法院公开的裁判文书,从而实现精准查询、交流学习、释法普法的良好效果。目前,宁夏全区29家法院的大、中、小法庭和67个基层人民法庭已经全部实现了庭审直播的“全覆盖”和裁判文书公开的“多方位”。

  为增强法治宣传实效,宁夏法院在注重庭审直播、裁判文书释法的同时,推动典型案例释法,立足新时代司法审判职能,有针对性开展巡回审判、旁听庭审,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现在开庭”,2022年5月10日下午,随着承办法官敲响法槌,一起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案件在盐池县冯记沟务工新村文化广场进行开庭审理。当地乡村干部、群众共100余人旁听了庭审。

  2023年3月27日,自治区高院邀请自治区编办、财政厅、民委等6个区直机关300余人旁听职务犯罪庭审,通过以案释法警示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警钟长鸣,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依法用权、廉洁从政。

  自治区高院收集梳理全区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典型案例,适时发布涉及民法典、劳动者权益保护、未成年保护、毒品犯罪、破产审判、知识产权保护等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有效发挥了典型案例的司法指引和规范作用,推动民众形成稳定的社会预期,让每一宗案件的公正审判成为最好的普法素材。同时,依托新闻媒体释法,全面提升宁夏法院普法宣传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据统计,“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宁夏法治报》等中央、自治区级新闻媒体(不含网络媒体)刊发宁夏法院新闻宣传稿件6000余篇。

  【坚持司法公开阳光普法】

  

高院法官为宁东学校师生们现场讲解预防青少年犯罪、防止校园欺凌和网络诈骗等案例

  全区各级人民法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集中联动,共同发力,常态化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广泛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社会各界群众走进法院,通过参观诉讼服务中心、了解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旁听案件庭审、开展座谈交流等,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倾听呼声诉求、接受监督评判,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

  “通过‘零距离’了解法院工作,我直观感受到了法律的权威与神圣,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做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好青年”…

  2023年10月12日,银川市宁东学校47名师生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参观诉讼服务中心、数字化法庭,现场体验自助服务设备、材料收转系统等司法便民利民服务设施,亲身感受“阳光司法”“便民司法”的魅力。在数字化法庭,自治区高院法官围绕预防青少年犯罪、防止校园欺凌和网络诈骗等真实案例进行讲解,安排学生们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等角色,以“代入式”模拟法庭形式使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司法的公正和法律的威严。

  据统计,“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各级人民法院主动开展各种主题“法院开放日”活动120余次,上万名群众走进法院“零距离”接受法治普法教育,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法治意识进一步提升。

  为深化司法公开,打造阳光司法,宁夏法院定期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建立代表、委员见证执行常态化机制;出台深化司法公开的意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完善审判流程、庭审直播、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等公开平台;推进新媒体运用,在宁夏法院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媒体上发布稿件1.7万篇,及时回应群众司法关切。

  【关注重点领域创新普法】

  “这样的普法更接地气、更有‘家常味’”…

  今年5月18日,银川市兴庆区法院开展了“夏日风暴”集中执行行动,宁夏法治报、宁夏政法全程直播,83万网友在线围观、见证、体验执行行动。直播间外,网友纷纷留言,有点赞、有感慨,还有随时抛出的各种疑问。直播间里,执行法官为群众解疑释惑,交流互动异常热烈。小小的直播间如一间“大教室”,受众在观看体验里、聆听解答中,了解了更多法律知识,懂得学会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传播法治思想、弘扬法治精神、倡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只是以通俗形象的语言向老百姓解读法律的内涵,更需要在法治实践中与群众保持良性互动。宁夏法院从过去拉横幅、发宣传册、墙体手绘,到现在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实时、精准普法,普法宣传的形式和手段越来越多元化,互动性也越来越强。

  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加大与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的合作,在视频号开办“普法情景剧”专栏,拍摄的普法视频在银川电视台播出。制作的法治微电影《泥潭》普法宣传片,获全国法院第七届微电影微视频金法槌奖十佳微电影。

  固原市原州区法院精心打造融媒体工作室,充分尝试和运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等短视频开展普法宣传。自成立以来,累计拍摄百余部作品,创作的《王大妈反诈攻略》等系列短视频深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累计观看量达百万以上。

  西吉县法院发挥家事审判品牌优势,打造家事宣传品牌“阿宁说家事”,专司家事婚姻领域普法工作,该项工作入选2022年度全区政法机关创新亮点工作。

  ……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宁夏法院紧盯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突出学习宣传民法典、环境保护法、消防法、公共安全法等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三八妇女节”“国际禁毒日”“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日”“世界环境日”“知识产权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创新普法宣传活动的方式方法,积极开展送法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机关、进乡村等活动。

  【夯实工作根基保障普法】

  普法工作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为进一步提升普法工作实效,宁夏法院在组织领导、机制建设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自治区高院成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专题研究制定《全区法院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年度考核,确保普法宣传与机关党建、审判执行、队伍建设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全区各级人民法院结合工作实际,对普法工作明确责任清单,细化任务措施,分工负责、全警参与、年终考评,努力形成新时代普法工作新格局。

  健全学法制度,严格落实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机关各党支部定期学法等制度,把宪法、党章、党内法规纳入学习内容,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集中研学、领导带学、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推动法治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人民法院大讲堂”“宁夏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等平台,组织干警认真学习法治理论知识。自治区高院定期组织开展“法官讲坛”、全区法院年度重点课题申报评选,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贺兰雪”青年理论读书会,吴忠市中级人民法院持续组织开展“学思践、知信行”夜学大讲堂,银川市兴庆区法院组织开展“兴·青年”理论学习读书会,积极营造法院干警学法用法普法的浓厚氛围。

  宁夏法院对“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给予充足财政预算保障,先后在制作展板横幅、编印宣传资料、购买法律书籍、采购宣传设备、制作普法动漫、建设“12368”诉讼服务热线、完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网站运营、媒体合作、文化建设、教育培训等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方面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自治区高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筹建4000平米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25个线下高清智慧法庭、10个远程互联网法庭,经申请被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确定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全区法院系统首个自治区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普法工作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宁夏法院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创新普法方式,丰富普法载体,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成为建设法治社会的坚定信仰者、实践者,共同助推法治宁夏建设迈上新台阶。

  原文载于《宁夏法治报》10月25日第3版。

回到首页】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作者】:
【稿件来源】:宁夏法院网
【作者】:
【来源】:宁夏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大连中路309号 邮编:750004 诉讼服务热线:12368
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宁ICP备08100089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0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