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案件井喷式增长并达到历史最高峰值,我们的法官“5+2”、“黑+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有的为了结案婚期和蜜月一拖再拖,有的因工作太累而流产,有的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有的……”
2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院长姜戈,这个年近五旬的精干汉子,当着众多记者的面,谈起与他朝夕相处的法官们的酸甜苦苦辣,热泪盈眶,几度哽咽。
是什么如此打动一个基层人民法院院长的心?
法院情侣各自忙 婚期无奈一再拖
鲁璐,女,1988年9月出生,大学修法学专业,法律A证,2013年7月参加公务员考试招录进入兴庆区人民法院,2014年8月份任助理审判员,民事审判第二庭法官。
2016年3月31日中午12点10分,忙完了手头工作的干警们先后聚到了单位食堂。他们有的一边打饭一边讨论案件,有的仍低头沉思在案件矛盾焦点的梳理中,有的互相谈论着今天遇到的奇葩当事人和最近的新闻话题。
“一季度马上过完了,你准备什么时候休婚假呢?”兴庆区人民法院政工科科长助理陈柯宇关心的问在食堂碰到的鲁璐。
“这个月我结了29件案子,可是又新分来了30件,根本顾不上啊!”鲁璐无奈的说。
鲁璐是一个有着健康的小麦色皮肤,单纯、开朗,身材苗条,扎着活泼的马尾、说话语速较快的年轻女法官。2015年3月份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后,当年审结案件187件。
她与爱人同在兴庆区人民法院工作,爱人是执行庭的法官,两人在入职培训时相识、相爱,并决定永结连理。2015年4月,两个人忙中偷闲去民政局领了结婚证。但两人一个忙着审案、结案,另一个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执行案件。没有时间装修婚房,也没有时间筹划婚礼,甚至连结婚日期也因为排得满满的庭审而无法确定。
“原本是4月份领了证,计划5、6月份举办婚礼的,可是我刚任了助理审判员,手头案子很多,他在执行岗位也很忙,根本没时间考虑结婚的事。”鲁璐讲述了当时的状态。
“要结就结,不结就走人。”鲁璐的妈妈发火了。
“因为我俩都忙,他父母也不在宁夏,装修婚房、筹划婚礼等事项还要我父母操心,所以7月份的时候,妈妈就发火了。无奈之下,我们就仓促的将婚礼日期定在了8月8日,记得那天是星期六,可以不占用上班时间。”鲁璐对结婚日记忆犹新。
2015年8月10日,星期一上午,兴庆区人民法院召开审判委员会。
“怎么又来了,不休婚假了?”早餐时间大家吃惊的看到鲁璐,纷纷投来关心的询问。
“不是刚结婚,怎么就来汇报案件了?”审委会上,姜戈院长诧异的问。
“每天看一眼电脑里的案件系统,看到那些因审限临近而亮起‘黄灯’的案件,心里就着急,灭灯如灭火啊! 心里面压着案件,怎么能休假?!”鲁璐道出了不休假的苦衷。
“去年8月份结婚,忙着办案,婚假就推到10月份,结果还是忙也没休成,等到了11月份,又到了年底结案高峰期。本想到今年元月份,结果去年结案统计时间又推后了,又赶着结案;到3月份,案件又大量增加,直到现在婚假也是一天都没休。她责任心强,怕给庭室拖后腿。”陈柯宇心疼的说。
“挺喜欢法院的,从小就希望能从事法律职业,虽然很辛苦但终于梦想成真了。”当问及她为什么选择法官这个职业时,鲁璐一脸欣慰地说。
黄灯审限催人忙 不孕成了难言隐
马云,男,1985年12月生,法学专业,法律A证,2010年7月份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进入兴庆区人民法院,2011年9月任助理审判员,2014年7月任审判员,民事审判第一庭法官。2015年受理案件323件,审结240件,其中建筑工程案件62件。
“老公,我怀上了。”马云的妻子兴奋的给他打电话。
2014年夏天的一个黄昏,马云坐17路公交车下班回家,突然发现老婆连续打了5、6个电话,因为公交上太吵而没有听到。当他把电话打过去的时候,听到了这个让他兴奋的快跳起来的消息。
马云,2009年6月结婚,想要孩子却一直不能如愿。夫妻双方多次寻医问药,经检查因马云工作压力过大,精神高度紧张所致。为此,他深感自责和歉意,但从没有开口向组织和领导说过自己的困难。
“小张、小李,还有几个年轻人当时结婚都几年了却怀不上孩子,医生说她(他)们是工作太累、压力太大了,精神高度紧张所致。我们这些当领导的又着急又歉疚”。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晓莉心情沉重的说。
“有段时间看到他无论是走路还是吃饭都沉浸在案件中,神情恍惚,有时头发也有些乱,这种专注让大家都有些担心他的健康。”政工科长辛建国有些担忧。
“建设工程合同案件是最难审的案件,审一个这类案件有时相当于十个左右的普通民事案件,复杂一些的一个案件审完人就能掉一层皮。他是建设工程专业合议庭的主要成员,忙的时候,一天都顾不上和同事说一句话、喝一口水。”同一个办公室的小李法官心疼的说。
“给马云停止分案,让他清清手里的积案,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业务骨干压跨了……”尽管案件如洪水一样涌向法院,但姜戈还是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我儿子现在11个月大,岳父母从外地过来帮我们带孩子。我住在西夏区,每天六点起床,七点出门,八点多到单位,晚上回家又是七、八点钟,还要加班写裁判文书。家里都是老人和老婆在操心,我一点也照顾不上。”马云愧疚的说。
马云,一米七几的个头,三十刚刚出头两鬓的头发却有些少了,人也显得有些憔悴,沉稳的笑容给人以踏实的感觉。
“马老师从来都是8点半之前到单位,比别人提前半小时上班,他就像个消防员,天天都在忙着灭灯,很辛苦。”书记员小马形象的说。
“我现在都害怕看电脑,一打开案件系统就是分给我的好几页密密麻麻的案件,还有一片审限将近的“黄灯”案件。最忙的时候,脑子里全是案件,白天开庭,晚上和周未加班写裁判文书,经常半夜惊醒感觉有案件又到期了。”马云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
“停止分案的时候,我手里还有近100件的未结案件,有不少是建设工程案件,每天看到密密麻麻的案件心里就像着火了一样急。”马云形容当时的心情。
“停分了2个月的案子,他忙着结旧案,没有新收案件的压力,也不再是永远灭不完的黄灯。感觉他心里也没那么着急了,后来老婆也怀上了宝宝,就明显感觉他的状态好了很多。”同处一个办公室的小李法官说。
“兴庆区法院的案件量已经排在了西北地区基层法院的首位,在这里大家都很忙、很累,但单位的领导关心干警、同事互相支持,工作氛围积极向上,是业务素质提升的绝佳平台,这是我再苦再累仍然坚持在法院的主要原因。”这是马云面对发生在身边同事不断辞职时仍然坚守法院的定力所在。
案多人少跑步忙 流产痛失双胞胎
范秀莉,女,1984年10月生,法律硕士,法律A证,2010年7月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进入兴庆区人民法院,2012年7月任助理审判员,2014年7月任审判员。
“您稍等一下,我去书记员那拿一下卷宗”。说话间范秀莉一路小跑着去了另一个办公室,又一路小跑着回来了。
“她怀孕的那段时间,也是一路小跑着去送达、去开庭、去调查……,我们总是提醒她不要跑,慢一点,但没有用。后来听说她的双胞胎流产了,大家都感到很惋惜,心情很沉重。”刘晓莉专委说到这件事至今心里很难受。
“当时检查不太好,医生让卧床休息保胎,自己也没有太重视,觉得开庭、调解之类的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判决还带回家晚上写。”范秀莉微笑着说起往事。
2012年12月份,对于范秀莉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月份,升任助理审判员不久就后她就结婚了。但紧接着迎来了累并痛着的2013年。
2013年5月,年近三十的范秀莉怀孕了,伴随着做妈妈喜悦的是工作量的大幅增加。当时庭里有几个法官辞了职,她义不容辞的成了庭里的办案主力。白天送达、开庭、调解、外出调查……,晚上、周未加班写审理报告、判决书、调解书……。她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根本没有片刻的停歇。
“流血了,必须卧床休息保胎。”6月份她肚子痛的厉害,去医院检查时医生这样要求她。
“你不要命了,案子你不办,别人也能办。”当她把判决带到病床上写时,老公既生气又心疼的劝到。
6月底孩子还是没有保住,流产了。7月份因为手术并发症,她又做了一次手术。手术后没几天,她又上班了,继续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案件审理工作。当年,她审结案件212件,荣获兴庆区法院办案能手、清积能手、调解能手。
但她毕竟不是铁人,无法长久的承担这种高负荷的工作量。2014年,她开始经常性的感冒、生病,每天脸色都是腊黄的,人也没有精神,更可气的是当事人竟然诬告她。
“我们相信她,给她暂时调整一下岗位是为了让她恢复一下身体,不能因为工作把身体弄跨了。”姜戈召开党组会时和其他党组成员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那段时间,院里没有再给我分新的案件,让我结手中的旧案,干一些庭里的杂务和其他工作,还安排我外出学习。2014年11月份,我又怀上了宝宝。2015年8月生完孩子后,休了一段时间的产假,2016年1月我就着急着想上班了。这样才能让其他同事少办一些案件,大家都太忙了。”范秀莉歉疚而真诚的笑着说。
“作为一个女法官,工作这么忙这么累,家人怎么看?”
“我到法院工作爸妈都很自豪,对我的工作很支持,现在孩子主要靠他们帮着带。老公每次听到社会上有反映法院不良现象的,就提醒我要做一名好法官,家里有他在,不是自己的坚决不能拿。”范秀莉依然在乐观开朗的笑谈中道出了对家人的感谢。
积劳成疾执行忙 英年早逝亲朋痛
孟宪来(已逝),1965年6月生,1985年7月通过统一招干考入兴庆区人民法院,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学历,函授经济法专业,历任兴庆区人民法院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执行局长、副院长,2014年3月因病去逝。
“孟院长去逝对大家影响很大,事后大家回看执法记录仪,想找一个他高兴点的纪念照都没有,大多时候是被当事人围着、吵着。审判庭加班到晚上8、9点钟,执行庭也是早出晚归的忙执行,晚上9、10点钟的时候听到院里有当事人的吵嚷声,就知道是执行局又拘回来了一批‘老赖’,他是累病的。”跟随孟院长时间比较久的马法官心情沉重的回忆着。
“孟宪来副院长走的前一天,他还打电话给我安排民事审判研讨会的事。这竟成了我和他的最后一次通话,以至于至今我都不肯删除这次通话记录?”这是民一庭的李淑萍庭长每次谈起孟宪来说的第一句话。
“他是为法院而生的。一年365天,他有一半以上在加班。他唯一一次答应陪我看电影,也因接待当事人耽误了。”妻子卢红每每追忆起丈夫就会泪眼朦胧。
“真得难以接受失去这样一位好战友,一定要引以为戒,多关心、爱护我们的干警……”谈到孟宪来,姜戈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
2010年,兴庆区法院被宁夏高院确定为首批创建“无执行积案法院”的三个试点法院之一,时任兴庆区法院执行局长的孟宪来义无反顾的担起了这份重担。在孟宪来的主持下,《兴庆区法院创建“无执行积案法院”实施方案及创建标准》、《兴庆区法院执行工作流程》和《兴庆区法院执行救助实施办法》等配套措施相继出台。接着便是他率先垂范、排除万难,带领执行干警们千方百计、奋勇执行,与“老赖”们斗智斗勇的无数个日日夜夜。
在创建“无执行积案法院”中,兴庆区法院受理执行案件3595件,执结2562件,依法终结775件,执行率92.82%,执结案件标的额2.38亿元;使用强制措施达4402次,其中拘传213人,拘留206人次。执行法官人均结案171件,创下历史新高,有效化解了多年的执行积案,执行案件上访投诉率明显下降。当年,兴庆区法院被自治区高级法院授予“无执行积案法院”。
2011年、2012年,兴庆区法院连续两年被自治区高级法院评选为“执行工作先进法院”,执行局被自治区高级法院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孟宪来则被评为银川市首届“十佳法官”。
由于长期高强度加班加点工作,被妻子和同事们称之为“工作狂”的孟宪来经常感冒,低烧不退,口腔溃疡难以愈合,他总是以“伤风感冒”吃吃药了事。直到2013年春节,孟宪来才在妻子和同事的劝说下,选择春节放假期间到医院治病,却被医院确诊为患有严重的白血病。
“孟宪来副院长住院治疗期间各项指标正常后,医院曾为他确认哥哥的骨髓配型,准备给他做骨髓移植手术,他却依然决然地放弃骨髓移植回到法院,发着低烧,咳嗽不断,带病上了3个多月班。”兴庆区法院原党总支书记窦玉萍含着泪回忆着。
2014年3月14日23时08分,他永远的离开了,终年49岁。留给亲朋、同事和那些曾因他的努力而获得公平正义的百姓无尽的哀思。
他去世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明委追授其为“自治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宁夏高级人民法院为其追记个人一等功,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为“全国优秀法官”。
凌晨两点订卷忙 深夜父母常守候
尚晓婷,女,1994年2月生,大学修计算机专业,2012年2月应聘兴庆区人民法院书记员。
刘博怡,女,1990年10月生,大学修工商管理专业,2014年6月应聘兴庆区人民法院书记员。
王璐,女,1990年12月,大学修法律专业,2015年12月应聘兴庆区人民法院书记员。
三个青春逼人的靓丽姑娘,用爱岗敬业书写的青春故事打动了每一个法院人的心。
“到家了吗?”凌晨三点多,三个年轻人用微信互相问候着,关心着彼此的安全,这样的情形已不是一次、两次了。
“我们院的书记员……已经开始不要命了”2016年3月16日凌晨六点,陈柯宇在微信朋友圈发现书记员们加班到凌晨三点的信息,也在微信中感慨到。
每月的16号是各庭室向审管办交卷宗的期限,只有将制作好的电子卷宗和装订好的纸质卷宗同时交了,案件才算全部审理完毕。
“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延误,影响庭室的结案率。”尚晓婷认真的说。
“白天的时候,我们要送达法律文书、开庭记录、调解记录、跟法官去调查证据……,根本没有时间订卷。而且订卷是个细心活,白天干扰太多,只能晚上加班订。”刘博怡道出了晚上加班的原由。
“我们人均每年订卷达250本,有时候案件多时,到16号要交卷前我们中午都不能休息,晚上也会加班很晚,有好几次都是干到凌晨两、三点钟。太晚了我们三个就在办公室将就半晚上,第二天又继续上班,确实很辛苦。”曾在外地房地产公司挣过高工资的王璐虽然进法院时间短,但正好经历了2015年底和2016年初的案件“大爆炸”。
“快别说话了,赶快订卷。”刘博怡从睡梦中惊醒说得是这样的话。
“赶快睡吧”、“饿了吗”、“明天还加班吗”。这是孩子们加完班后父母们心疼的问候。
2015年底,三个姑娘在楼里加班到凌晨三点多,三个孩子的父母怕影响她们工作,在法院的大楼外一直守候着,等待她们忙完心疼的接他们回家休息。
研发软件提效忙 夜半休克家人忧
郝峰,男,1986年5月生,大学修计算机、法学双学位,曾在某计算机公司任副总,2011年7月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进入兴庆区人民法院,现为兴庆区法院网络管理员。
信息化让法院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计算机人才在法院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郝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进了法院,成为了兴庆区人民法院的重要一员。而且用自己的智慧、担当、奉献作出了“辉煌的业绩”——率领其他几位网络管理人员自主研发了纪检监察管控系统、审判业务辅助系统、办公用品管理系统、无线自助服务系统,并成功申报了四项国家专利。
2011年7月,为了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管控力度,确保干警公正廉洁司法,兴庆区法院党组决定成立纪检监察数字化建设小组,以郝峰为主带领几个年轻人自主研发一套对干警廉政风险动态监控和管理的软件系统。
“我们法院只有两个网管员,白天上班时有许多常规工作要干,研发软件只能是晚上和周未加班,每次加班到晚上2、3点钟是常事,周未必定有一天是要加班的。”郝峰讲述自己研发软件时的工作状态。
“又加班,生孩子你不管,养孩子你也不管……”。
“对不起,都是我的错,让你们受苦了……”。每次妻子吵架一提生孩子的事,郝峰就赶快认错。
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郝峰每天都在加班加点的忙着研发软件,根本顾不上照顾怀孕的妻子。妻子被送进产房时,他还沉浸在软件研发的编程、试验中,直到晚上8点多才赶到医院,差点错过了看到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这也成了妻子心中长久的痛和郝峰永远的歉疚。
“我们法院案件多,如果干警的廉洁抓不好,司法公正就无从谈起。现在的这套纪检监察管控系统,当事人只要在投诉机上点击进入该系统,选择要投诉的法官、输入要投诉的事项,监察人员就可以直接看到,及时核查发现问题。当事人和我们用起来都很方便,郝峰在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也付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兴庆区法院纪检组长尹淑华动情的说。
看到审判岗位的法官们每次为民间借贷的利息计算、交通肇事、人身损害等侵权赔偿金计算耗费大量时间,郝峰又加班加点的研发了审判业务辅助系统,不仅为法官们节约了审判时间,也为当事人提供了准确、便捷的计算标准,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正确引导了诉讼预期,提高了这些案件的审判效率和当事人服判息诉率。
“有什么困难,你给我说,只要把软件研发好就行。”姜戈鼓励他说。
看到后勤部门因财物管理、使用有漏洞而苦恼时,郝峰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又开始研发起了“办公用品管理系统”。当无线自助服务系统研发因委托开发费用高、招标难、周期长而难以进行时,他又一次挑起了重担。一次次的创新研发,一次次的夜以继日,让他瘦了一圈又一圈,有一次半夜休克吓坏了父母和妻儿。
“你是不要命了,也要为我们想想,辞职别干了……”。当他休克躺在医院时,父母和妻子心疼地劝说他。
2012年9月份,兴庆区法院正在热火朝天的为29个审判法庭和3个派出法庭、1个交通法庭加紧安装高清数字系统。同时,他的软件研发工作进行到了关键阶段,连续几个周未都没能正常休息,晚上经常忙到9、10点钟。
有一天晚上,在连续加了几天晚班的情况下,他晚上快10点钟才回到家,怕影响到妻子和儿子休息,身心俱疲的他简单洗漱后就在书房睡了。夜里凌晨三点左右时,他从睡梦中惊醒了,可是身体怎么也动不了,也说不了话。他挣扎着拿起身边的手机拨通了妻子电话,但却仍然不能动弹、不能说话,最后妻子在书房找到了他,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医院检查认为是劳累过度引起的休克,给他开了吊针和药,让他在医院休息。
可是考虑到高清数字系统任务紧,又是自己在负责,如果请假不去单位工作就要停下来。第二天一早,他吊完针以后竟然又去单位上班了。
“士为知己者死,姜院长这么信任我,只能好好努力工作。”郝峰在感慨中道出了自己拼命工作的原由所在。
……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人民法院干警身上,他们是这个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但却用坚守、奉献、担当守护着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用汗水、泪水、心血谱写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壮丽篇章。
结语:
2015年,兴庆区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2028件,同比去年上升43.06%,占全区法院受理案件数的八分之一左右,是宁夏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一线法官人均审理案件达223件,晚上加夜班和周六加班已成为工作常态。2012年至今,兴庆区人民法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法院、全国优秀法院、全国帼国文明岗、全国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全区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全区综合性示范法院等40余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荣誉。
荣誉的背后不仅是法院干警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担当奉献、更是他们的汗水、泪水和心血的凝聚和浇灌。他们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护卫者、守护神,是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排头兵、先锋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铺路石、垫脚砖。
法院人的事迹并不惊天动地,但温暖感人,讲述他们的故事,只想让更多的人给法官这个职业多一些理解、关心和支持。(自治区高级法院 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