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光
有一段历史,波澜壮阔,气吞山河;
有一种气节,穿越时空,辉映未来。
这是《亮剑》对我灵魂最强烈的撞击。
我一向不喜欢读战争题材的小说,那杀戮的场面展现给人的总是残恶与血腥,甚至令人联想到野蛮、愚昧……。然而,不经意间翻了几页案头的《亮剑》,我便很快被书中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掩卷轻合,扼腕唏嘘,我不能不为书中那男人和女人所持有的气节深深地感动和震撼。那气节是尊严和人格的神圣体现,是捍卫这矢志不渝的信仰而开出的一朵朵震人心扉、绚烂至极的鲜花。
书中的男人是伟大的,这伟大不在于“狭路相逢勇者胜”,不在于“逢敌必亮剑”,不在于“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而是一种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铮铮精神,一份皇天厚土无愧我心的操守气节,犹如一组高耸如云的群雕,让人充分感受着血性的冲击和震撼,气节的正直和透明。书中两个性格迥异的男人--李云龙、赵刚,以各自看似不同,实际上却是相同的方式亮出了自己生命的宝剑,似乎存在某种缺憾,甚至是瑕疵,正是这样的不完善,才有与常人所不同的闪光点,才有在气节上的至高境界,诠释了一个生命的尊严和人格的神圣。
书中的田雨和邓楠是伟大的。两个有着知识和智慧、信仰和浪漫的女人,甚至还透着丝丝的小资情调,给人以无限的温馨和柔美。然而当信仰遭到冲击,支撑生命的执子之手即将离去,她们选择了宁为玉碎,毅然随丈夫而去,用爱诠释了亮剑精神,用爱表明了一个柔弱的女性也有她的尊严和气节。
“气节”二字如同一道千古不朽的考题,自古至今一直摆在人们的面前。探其根源,箴言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气节,即尊严、气概和节操。是一种坚持正义、永不屈服的高尚品质,一种生生不已、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人生百年头,气节重如山。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气节,视气节高于生命。历代思想家都视气节为最最宝贵的人格尊严。孔子主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提出,在人的生命和人格尊严“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身而取义”。“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是一种气节,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气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一种气节,它指向的是一个人的操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样是一种气节,它映照了一个人的忠诚。
我崇尚气节,因为气节是一个人修养的反映、行为准则的划分。英·阿狄生说:“如果没有气节,世界上恋爱、友情、美德都将不存在。”气节犹如一把双刃的宝剑,一面是凛然的正气,一面是坚定的信念。在和平盛世的年代,毋需我们像战火纷飞中的英雄那样有着凛然冲天般的气节,它更多的是赋予了我们一种责任和信念。无论是在工作和社会中,只要我们恪守责任,坚定在人生路上的信念和座标,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喧嚣中,放弃小我,拾取大我,便会达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境界,气节也就蕴含其中。
亮剑精神,传承着无尽的英雄气节;亮剑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腾飞的脊梁;亮剑精神,激励着人们穿过心中的迷雾和梦魇,以永不言败的信念耸起成功的丰碑。 (作者单位:银川市金凤区法院)